1. <acronym id="576gn"><strong id="576gn"></strong></acronym>
      1. 安徽最權威的政經文旅類高端刊物
        美圖美文美術美味,可讀可品可賞可藏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网址_免费91av视频网址_天天色天天干夫天操天天射_中文字幕被操怀孕的人妻视频

        1. <acronym id="576gn"><strong id="576gn"></strong></acronym>
            1. 首頁 > 圖庫 > 人文紀實 > 蔣光慈:咆哮土地上的時代歌者 - 人文紀實 -

              蔣光慈:咆哮土地上的時代歌者
              2018-06-22 09:39:34   來源:安徽畫報   

              上一張
                分享到:
              蔣光慈:咆哮土地上的時代歌者

              ◎文/周玉冰 圖/馬啟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叵脒^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 世世代代傳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 月22日瞻仰金寨縣革命烈士博物館留言


               
                      蔣光慈(1901—1931),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先驅、文學家。安徽金寨縣白塔畈鎮光
              慈村(原屬霍邱縣)人。 1921 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2 年加入中
              國共產黨。1924 年回國,到上海大學任教,參與組織春雷文學社。 1925 年被派到馮玉祥部任
              蘇聯顧問翻譯。大革命失敗后,在上海參與組織革命文學團體太陽社,創辦并主編《太陽》月刊
              和《拓荒者》等雜志,積極倡導革命文學,并致力于革命文學創作。 1929年冬,參與籌建中
              國左翼作家聯盟。1931 年 8 月病逝。主要作品有詩集《新夢》,小說《少年漂泊者》《短褲黨》
              《咆哮了的土地》等。
               

               
              光慈村:繁華過后的蒼涼


                     2018年元月9日,雪后的陽光明朗。

                     大別山的遠峰近巒都是厚厚的積雪。
               

               

                     我們此行目的是尋找中國革命文學先 驅蔣光慈的足跡。大學的文學課本上對蔣 光慈有介紹,他的作品促使許多有志青年 走上革命道路。

                    許多資料介紹他是安徽霍邱人。行政 區劃調整后,屬于金寨縣白塔畈鎮,現在 簡稱為白塔鎮。
                    雪后的光慈村呈現在眼前。曾從資料 上讀過,蔣光慈故居坐落在白大村白大老 街中間,坐東面西。原為土墻草頂店房四 間,瓦頂堂屋、廂房各三間,整個故居呈 “凹”字形,店號為“蔣恒興”。蔣光慈 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少年,后為一郝姓農 戶購買居住。

                  “白大老街過去很繁華,是鄉政府所 在地。蔣光慈父親蔣敦芳經營店鋪,家里 有幾十畝田地。” 原六安市委宣傳部副 部長馬德俊是《蔣光慈傳》的作者,他 介紹蔣光慈有兩個哥哥,還有一個妹妹。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僅是一片空地,白 雪覆蓋著原來砌墻的土磚。因為沒有人居 住,房子倒了。
               

                   白大村現在叫光慈村。村口一塊巨石 勒了村名,很是氣魄?梢姶迕褚允Y光慈 為榮。我們在村子里詢問,男女老少都知 道蔣光慈,知道他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文 學家,也希望能夠重建故居。

                   村北的白塔河,河水不深,白雪的覆 蓋下,顯得很圣潔,它一直流,流向史河 干渠。 “在村鎮的北頭有一條小河,小河 的兩岸上有著柳林,這里在夏天可以聽見 蟬鳴,在冬天也不斷孩子們的蹤影。”蔣 光慈在《鄉情集》里這么描述。如今,柳 林砍了,兩岸依稀有些柳樹。冬天里,孩 子們的身影想必是滑冰、打雪仗了。而今 茫茫雪地里也不見蹤影,甚至腳印都很少。
               

                  “很少有人在家,都出去務工了。” 一位婦女說道。她家就在蔣光慈老宅基地 旁,也開個雜貨店,僅僅是補貼一下家用。
               

               
                       胡耀邦在學生時代,讀了蔣光慈寫的《少年漂泊者》,便想“書里的人曉得漂泊,我為什么 不可以革命!”于是,胡耀邦便毅然離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參見《胡耀邦傳》,人民出版社 )

                   習仲勛曾多次對自己的孩子說過,當時認識到社會這么黑暗,舊的剝削制度要推翻,主要就 是受《少年漂泊者》影響極深。( 參見《習仲勛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人生:共產主義猛士

                      馬德俊曾對蔣光慈家世做過考證。蔣家明初從浙江淳安遷 到安徽,原來世代生活在六安蓮花庵,到蔣光慈祖父蔣德福時, 弟兄 4 人來到富庶的商鎮白塔畈,開始以抬轎子為生。

                      經過苦心經營,蔣敦芳在白塔畈鎮鎮北買了門面開起雜貨 店,置了幾十畝田地,成了白塔畈一帶較有名氣的富戶,為蔣 光慈求學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蔣光慈讀書時很聰明的。他的文學基因應該遺傳了父親。 蔣敦芳十幾歲到鄰近的固始縣陳淋子鎮當學徒時,從店主家私 塾老師那兒“ 剽學”文化,竟然可以寫詩作文,而且寫一筆好字。

                      蔣光慈譜名“儒恒”, 從小被稱為“神童”。1917 年, 蔣族續修宗譜,大家一致推薦剛滿16歲的蔣光慈為宗譜撰序。 這一年他從陳淋子志成小學第二名畢業,考入固始中學,但因 發動同學毆打貪污的校長劉春階被開除學籍。
                     心懷理想的蔣光慈隨后去蕪湖省立五中學習。這所學校前 身是清末的皖江中學,章士釗、陳獨秀、柏文蔚、蘇曼殊等革 命先驅、名流都曾在這兒教過書,進行過革命宣傳,對蔣光慈 影響很大。他被選為校學生會主席、蕪湖學生聯合會副會長, 積極領導蕪湖地區學生運動。

                     安徽大學教授、省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方銘畢業于復旦大 學新聞系,是研究魯迅、蔣光慈的專家。專著《蔣光慈研究資料》 獲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他介紹,1920年對蔣光慈而言很

              重要。這年春天,蔣光慈通過高語罕引薦,前往上海與陳獨秀、 陳望道等人取得聯系,進入了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下的社 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外國語學校”學習。

                    1921年 5 月,20 歲的蔣光慈從上海啟程,乘坐海輪奔赴 俄國留學,同行的有劉少奇、任弼時、韋素園、曹靖華等人。 他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開始文學創作。第二年,他加入 了中國共產黨,署名蔣光赤,表明革命的決心。

                  “同行的許多人后來都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蔣光慈選 擇了文學。在這里,他寫下了許多謳歌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 詩作。同時,與在中國班兼任助教和翻譯的瞿秋白建立了深厚 的友誼。”方銘說道。
                    1924 年夏,蔣光慈和蕭三等人一道返回祖國,投身于滾滾 革命洪流。第二年,他出版第一部詩集《新夢》。錢杏邨評價 “簡 直可以說是中國革命文學的開山祖”。

                   蔣光慈曾參與創造社的活動,與郭沫若、郁達夫等人都有 著深厚友情。1927年8月,共產國際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 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為繼陳獨秀之后,中國共 產黨第二任最高領導人。為了與革命斗爭結合起來,蔣光慈根 據瞿秋白的指示,與錢杏邨、孟超等組織了太陽社,主編《太 陽月刊》等雜志,致力于革命文學創作。1929年冬,他參與 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是“左聯”的候補常務委員。


                      《少年漂泊者》出版后在全國引起非同一般的反響,許多讀者給蔣光慈寫信,稱該作品為指路明燈,給在黑暗中摸索 的青年指明了方向。陶鑄說:“我就是懷揣著《少年漂泊者》去參加革命隊伍的。”( 參見《陶鑄傳》,中共黨史出版社 )   
                                                                                                                                                                     ——鄧小平題字“金寨縣革命烈士博物館”蔣光慈展廳說明詞

              著作: 激勵熱血青年投身革命

                      2 016 年 4 月 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金寨革命博物館,在講解員介紹蔣光 慈及其作品時,他深情地說:“我的父親當時也是受了蔣光慈作品的影響走上革 命道路的。剝削制度要推翻,就是讀了他的小說才認識到的。”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 年 7 月出版的《習仲勛傳》中,習仲勛多次回憶,他之 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受著名革命作家蔣光慈的長篇小說《少年漂泊者》的影響。 不僅僅是習仲勛,胡耀邦、陶鑄等也是在蔣光慈作品的影響下,堅定地走上革命道 路的。

               

                      2017年,方銘與馬德俊主編了《蔣光慈全集》,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全集收錄蔣光慈的文學、理論、譯介作品,共6卷。展現了蔣光慈作為革命文學 作家各歷史階段代表性作品及各品類的精華之作,是迄今為止蔣光慈文字最全、 收集作品最豐富全面的圖書。

                     詩集《新夢》外,還有《哀中國》《鄉情集》,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短 褲黨》《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麗莎的哀怨》《沖出云圍的月亮》, 短篇小說集《鴨綠江上》,長篇小說《咆哮了的土地》等都是他影響一時的作品。 革命、愛情、理想等成為他小說中的主要元素,撞開了當時中國青年的心扉。而《新 夢》、《少年漂泊者》和《咆哮了的土地》,則是他短暫創作生涯中的三座高峰, 至今仍聳立于中國新文史的碑林。

                    1931 年 8 月,蔣光慈因病去世,年僅 30 歲。新中國成立后,陳毅為他題寫了 碑文。他短暫的一生像猛烈燃燒的火球,照亮了中國黎明前的天空


               
               

               
               
               
              相關圖集

              作品名稱:蔣光慈:咆哮土地上的時代歌者

              (VIP用戶專享)

              百萬幅高質量原創作品十萬多張商用版權圖片,每日更新 500+,加入VIP會員下載。

              VIP下載 收藏

              特邀攝影師、設計師加盟安徽畫報網并供稿作品。